
上海科技馆(太阳望远镜圆顶)的一些优点
发布时间:
2021/09/15 00:00
和紫金山天文台2.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项目,已完成观测塔楼主体和圆顶轨道安装调试,正在进行圆顶安装。该项目是观测基地已开工建设口径的巡天望远镜,建成后将成为北半球具备巡天能力的光学时域巡测设备,有望在时域天文、外太阳系天体搜寻和近场宇宙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。
上海天文台主任、秘书长介绍,里,金星、木星、火星、土星的观测相对容易,肉眼即可看到;16日前后,水星运行至西大距的位置上,是今年又一次观赏的好机会,水星虽然也亮,但升出地面时,已被太阳透过大气层散射的光线所掩盖,需借助望远镜才能一睹真容;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观测则更难,需借助观测设备,且具有更高的辨别难度。
带领的20多位教职工,克服资金不足、交通不便、人手不够等困难,组织和参与基建,先后花了6年的时间,于1979年初才完成太阳塔主体工程,接着又开始太阳塔的光机电总装,到了这年9月终于建成。塔高21米,采用双层塔结构及独特的三片式圆顶,望远镜由定天镜系统、成像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组成。投入初步使用后,得到了太阳像和太阳光谱。
,长期在上海。历任副所长、所长,总经理,董事长,副主任,党委书记,副书记,常务副主任、浦东新区副区长等职。
由创作的节目,讲述了一位误打误撞闯入拍摄地的面试者,依靠自己平日投身科普积累的科学知识,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,帮助了一位受困扰的导演破解拍摄难题的故事。依靠科学实验演绎,巧妙解决了剧组无资金、无道具拍摄、等重要戏份的难题,展现了犹如眼镜、照相机、望远镜等的原理,相关科技成果在食品、制药、日用化工、地质勘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。
我从事天文已有一甲子的时光,亲身经历了中国太阳物理研究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。以为例,在理论研究方面,我们从早期太阳大气半经验模型研究,发展到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;在观测设备方面,我们建设了座塔式太阳望远镜;与等单位合作,发射了我国首颗探日卫星——。尤其在最近的十年中,得益于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,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,我国在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文领域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,跻身于世界前列。
查看更多...
免责声明:内容转发自互联网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